应分子实验室的邀请,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仁和研究院院长王和,于2022年8月12日上午,做了题为“迎接,更打造一个新时代”的线上专题讲座。
乌镇,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古老,又现代;既文化,又商业;既传统,又前卫;既保守,又新潮。
乌镇,已成为“保险分子”聚合与裂变的“应许之地”,成为“宁心静气”的思想港湾,在这里,异族同室,对手同台,最大的产出和收获是一种基于思想交互的生物进化;在这里,灵犀之间,冥冥之中是一种创新与传承的殊途同归,以及一种新与旧碰撞和交融的衍化。
今天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是内在和深层的,是基因性和革命性的,不能靠“请客吃饭”,更不能“温良恭俭让”,要靠思想和模式的“革命”与“颠覆”。但作为前提,需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相互倾听,彼此沟通,反观内心,回望出发,寻找那个自我,那份初心,那片净土,那个皈依。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迎接,但更需要打造一个新时代。迎接,意味着接受,既隐含着妥协,也代表着务实。打造,则意味着创造,既冲动着打破与重构,更需要敬畏和务实。但作为“觉者”,与其被动迎接,不如主动打造,因为,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属于勇者胜。
保险的大数法则决定了“我们都是分子”,但正是这些分子,具有凝聚爱的觉悟与力量。众生平等与和合共生是一种基于分子层面的理解与实现。前者是一种身份平等,需要觉悟,后者是一种状态平等,需要争取,而体现是一种文明与进步的基础形态与智慧。
这种平等是与生俱来,且天经地义的,没有先来后到,也不论资排辈,没有谁是“老大”,更没有主客之分。就历史舞台而言,天赋人权,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也都是“过客”。谁能够唱一场精彩大戏,谁就拥有“主场”。而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谁赐予,一切都是无条件和没道理的。
在人文和科技之光照耀下,基于共生与平等,保险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出现,并成为改变的力量,在保险新生代的思维框架下,更平等、公平和高效将成为主旋律,并呼唤着新保险人。这个时代,共生与平等意味着敬畏、觉悟和勇气,更重新定义着社会和基本价值观。
当下的中国保险业需要“治愈之光”。都说“医生治病不治命”,而“治命”,靠的不是药,靠的是“医者仁心”,靠的是“仁者爱人”,更靠基于觉悟的“治愈之光”。她应当是直抵人心的,是五光十色和相互辉映的,是启迪心灵和激发智慧的,其中,创新是最耀眼的那束光。
创新,往往需要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因此,坚守,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行业的进步,需要摒弃绝对和对立思维,更多的接受、融合与协同,把握根本和创造价值是关键,更是皈依。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一种针锋相对的较量,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但真正决定历史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往往是持中庸之道的改良派,因为,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总是相互融合、吐故纳新和循序渐进的。
创新,固然需要“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更需要“一样烟火”的觉悟。作为创新企业,要认识到:把握根本,万变不离其宗,烟火,终究是烟火,一样的烟火;作为传统企业,要认识到: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烟火,已是不一样的烟火;
创新,要认识并觉悟:烟火的绚丽,往往是转瞬即逝,而绚丽留下的美好,则天长地久。知道并努力“天长地久”并不难,难的是不被眼前的“烟火”所迷惑并执着。创新,需要把握根本,既需要“洗心革面”的自省,更要“脱胎换骨”的勇气,以及把握“明天烟火”的境界和能力。
大千世界,只此青绿;千变万化,惟此青绿。什么是“青绿”,相信每一个人,尤其是创业者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青绿”。意识和理解“青绿”不难,难的是在五光十色中,仍然能够坚守对“青绿”的执着,并明白:有的东西,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有的东西,则天长地久,永世长存。
创新,需要“不忘初心”的坚守,更需要对“把握根本”的执着;创新,需要“重构价值”的智慧,更要有“成人达己”的觉悟。佛家总劝人:别执着。但有的时候,恰恰是一份份执念,成就了价值,成就了众生。
知者乐水。知者,更需要致良知,良知是良能的基础;企业的“知”与“智”的相通的,知者明也,智者达也,达者,兼济天下;行业需要“共识”与“共生”,“共识”是基础,因为,志同道合;“共生”是智慧,和合共生。
保险,需要“水”的智慧。明白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与万物不争,没有了分别心,又何苦执着“排名”。保险,需要“渡”的境界,践行渡人渡己。要明白:同行尚不能渡,又如何渡他人。更要知道:只有把别人渡过去了,蓦然回首,自己已然在彼岸,成就了成人达己的使命。
保险行业和企业,从本质上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属于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我”,保险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将“小我”融入“大我”,以成就“小我”,因此,需要放下“我执”,实现从企业文化到经营逻辑的社会回归,这需要一种认识、觉悟和重构;
仁,是保险内涵的高度浓缩和升华。仁者爱人,胸怀慈悲之心,肩负大爱使命,践行同舟共济,穿越风险洪流。保险,就是一条船。保险人,就是摆渡人。把别人渡过去了,蓦然回首,自己已然在彼岸。
2021年,在保险行业仍火急火燎的背景下,木心《从前慢》的吟诵,似乎有点不太合时宜。但今天再回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家诚诚恳恳”,好像就是说给保险诚信听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仿佛是劝保险多元化战略的;“钥匙精美有样子”,似乎就是针对保险经营管理者讲的。
《从前慢》,除了希望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和人生外,还隐含着欲速不达和“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道理。慢,其实不是节奏,而是心态,更是智慧。正如传统文化讲的是知天命,天人合一,知进退,欲速不达。慢,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光芒与觉悟,更是保险的基础逻辑,保险就应是“不慌不忙”的,保持着自己的“腔调”,静等周期的回归。
就中国保险业而言,“发展就是硬道理”是不需要讨论的,要讨论的是:靠什么发展,凭什么更好地持续发展,不走“回头路”,否则,就可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需要慢的是“心”,是一颗觉悟生命和保险的心,只有觉悟了,你才能不慌不忙,静静地把保险做得“精美有样子”。
乌镇,是一个让心宁静和安住的去处。希望也能够让保险的“将军们”,卸下盔甲,暂别沙场,远离喧嚣,淡漠功利,清净内心,回归本我;
在这里,少了金戈铁马的厮杀,没了明争暗斗的算计,才能静下心来,把握根本,思前想后,继往开来;在这里,去了躁动喧腾的氛围,淡了功名利禄的争夺,方能明心见性,觉悟自我,承前启后,把握未来。
乌镇的溪水边,《保险沉思录》已续写了五集,未完待续 ……
来源:王和空间,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传递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