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术论坛 > 正文

转结构,稳增长,保险业大有可为

2017-04-05 09:19:11来源:泰康人寿福建分公司作者:陈雅萍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一、前言

“十三五”规划的颁布,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都做了详细的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伴随着日趋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不断增大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同行业都需要转结构,稳增长,加强供给侧改革,服务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业作为支持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行业,在金融业中开放最早,创新最快,随着新国十条的出台,保险业作用日益凸显,保险人也迎来了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二、福建保险业的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福建省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福建实现保费收入777.6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5.6%,累计赔付92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9.3万人。一个个有力的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保险正在伟大时代背景下大踏步向前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蓝图中,保险业大有可为。

(一)保险业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

1.“偿二代”为推动保险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助力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2016年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至此,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走入台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中国保险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不管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和欧美等成熟的保险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自身建设是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2012年,保监会提出建设“偿二代”,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形成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与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偿二代“的建设完善有利于促进保险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保险公司活力,将行业回归风险保障的本质。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保险公司能否正常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标参考作用。在新常态下,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已经成为新的监管政策导向,但是放开前端就意味着需要防范更大的风险,“偿二代”的新的风险计量方式,将为风险监管保驾护航,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仅如此,“偿二代”的推出也将有利于市场大力发展长期保障险种,扩大有效供给。在“偿二代”背景下,福建保险业应该大力宣导“偿二代”,推行“偿二代”在福建的落地实行,引导福建保险公司将粗放型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释放冗余成本,将剩余闲置资金应用于实体经济建设,推动保险资金参与社会建设,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2.扩大有效供给,特别是市场主体、保险产品、从业者供给

有效供给是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和其他行业一样,保险业也面临着需求外溢的问题,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作为保险从业者,我们应该尊重消费和时代的变化,着眼市场,提供保险服务。

市场主体供给。福建市场现有的市场主体达到54家,但保险业务基本集中于财产险和人身险等业务,年金业务也在初步发展阶段,类别不够丰富。未来可以扩大企业年金保险的市场主体,在大型保险公司在福建的分支机构中试点建立财富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不动产的创新、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增强福建保险业的发展动能,在金融市场不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保险产品供给。保险市场竞争虽然日趋多元化,但是在保险产品供给仍然有较大的缺口,大量的保险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甚至保险公司出于自身的盈利考虑,即使向监管机构报备了保险产品,但也没有面向市场大规模销售。因此,保险产品仍然与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有较大的距离。“新十条中,对养老、医疗发展提出具体的落地意见,重点强调开展长期护理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税延型养老保险,配合医改推出相对应险种等,但从市场实际来看,这些险种要么是实施范围较小,要么仍然是处于研究阶段。同时,针对特殊人群,如老龄人群、贫困人群、残障人群等,也应该关注这些特殊险种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在“十三五”发展中,应该鼓励保险公司探讨开发这些险种,政府考虑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进行补偿,提升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扩大市场的产品供给。

从业者供给。伴随着保险黄金机遇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险行业。从业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显示了市场对保险业的认可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对监管机构的工作以及保险公司的人员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合规风险意识的建立和提升都应该成为从业者培养的关键方面。目前,保险从业者仍然停留在“就产品讲产品”的阶段,相比发达国家,在中高端市场仍然有较大的突破可能。我们要将代理人队伍建设成为专业的财富规划者,通过专业展业工具、专业知识储备,为家庭、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的财富服务。

(二)保险资金服务经济社会,高举民生保障大旗

保险公司通过自身经营特点,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资金链,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有着天然的资金优势,能有效供给社会建设的资金保障。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福建保险业可以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参与区域间重大工程的建设,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发挥在养老、健康等领域的优势,为人民的幸福提供保险保障。

1. 抓住“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落地,保险业迎来了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达到8000亿美元,而目前“一带一路”的资金平台最多能提供2400余亿美元的资金,资金缺口巨大,保险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保险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业务种类,在海外市场扩大品牌信誉,为沿线国家提供充足的保险产品服务。

自贸区是依托特殊地理位置,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目前福建建设的自贸区有平潭、马尾、厦门等三个园区,是展现福建,加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福建保险业助力“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政企共同努力。政府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凝聚行业力量,加大对保险公司的支持,将“单兵作战”可能引起的风险降到最低;监管机构整合行业资源,通过协会的力量,不断加强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保险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摆脱发展僵局,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软环;各保险公司特别是具有进出口信用保险牌照的公司,加强内功修炼,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升风险经营管控能力,保证的保险业务科学有序的开展。境。

2.加强公共保险服务和重大突出发事件应急,保障民生建设

商业保险是对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大病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资金实力,在参与政府和市场的管理过程中,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专业负担,也有利于加强商业保险机构的品牌实力,抢占市场话语权。同时,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也能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当市场形成足够规模的良性竞争时,不管是全方位的公共保险服务还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公共保险服务,保障民生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参与的宽度和热情。政府及监管机构可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医疗改革,探索并建立合作途径,将商业公司纳入医改体系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的科技变革,参与大病保险设计、农业保险设计、扶贫基金研究等社会保障,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数据参考依据。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统筹、规范社保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将商业保险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目前,税优健康险已经成功在市场落地,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和推广难题,这是商业保险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需要所有人员共同探讨问题出路,不仅能将政府的惠民政府真正普及到群众,又能不损害商业保险公司的利益。

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福建夏季也经常面临台风灾害及其带来的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人身、财产等都造成严重危害。尼伯特、三明泰宁泥石流等,福建保险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理赔绿色通道,显示了保险人的责任和担当。但从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国际上自然灾害的保险赔付金额一般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30%—40%,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左右[3]。在巨灾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上,我们仍有较长的路。在“十三五”规划中,福建保险业应该不断完善巨灾保障制度,拓宽保险的服务领域。有效分散风险,缓解巨灾之后的财政压力。

(三)以“互联网+”为基础,做大电话行销、o2o等商业模式

2012年开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刮起了一阵互联网飓风,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开启了一轮碰撞、颠覆、融合的浪潮,行业重塑正在进行。传统金融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借助创新技术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福建保险业完全可以借鉴“互联网+”的经营思维,借助移动终端平台,做大电话行销和网络行销,甚至于依靠O2O的商业模式,不断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随着近年来保险业在国民生活中地位不断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性日益突出,建设规范的保险诚信体系成为市场的必然趋势,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坚持诚实守信这一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既是保险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根基,更是保险业取得社会大众信任、拓展保险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1.建立诚信制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1)建立诚信档案。严格遵守《保险法》,逐步建立信用档案,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建立保险信用信息网络;制定信用评级标准,使保险信用评估有可靠的依据,根据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对违反诚信体系的员工进行处罚,提高守信的自觉性。

2)定期组织问卷调查,进行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从数据上,科学、客观、公正地测评,认真整理问卷调查内容,做好归档工作,及时解决保险消费者的诉求,建立对公司保险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客户服务人员诚信行为的检查监督机制。

3)继续加强新老员工的“诚信”经营教育。公司将采取内部员工间互相监督,设立守信与失信的奖惩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员工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保险服务品质和服务质量。

2.加强诚信宣传,要求人人讲诚信

将诚信教育贯穿保险职业道德和保险文化建设全过程,不定期举行“诚信”经营建设月活动。“诚信”经营月活动不仅仅是面向保险从业人员,同时也将面向保险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加强消费者的诚信教育。让消费者去感受、传递诚信的力量,让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共同遵循契约精神,共建诚信体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保险业将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福建保险业也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福建保险市场需求将得到有效激发和释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