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泉州是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特区”,保险业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颇具创新精神的“泉州样本”展现了保险在服务社会民生、农业生产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险让泉州人更好地融入了这个城市。 □本报记者 高嵩 “当时没有想着保险公司能赔多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去问问。没想到办得那么快,服务也挺好。”河南郑州新郑市观音寺镇英李大队乔户村的农民乔飞雨对记者说。 乔飞雨今年20出头,母亲在家务农,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和当地大部分村民一样,他和父亲以外出打工为生。 去年春节过后,经同乡的介绍,乔飞雨的父亲乔东星到福建泉州的一个建筑工程工地务工。初到泉州,在购买手机卡的时候,乔东星被告知只要在卡内预存30元话费,每月最低消费10元,就可以免费获得中国人寿外来工意外伤害保险。 “当时父亲打电话时提了一嘴,但我们都没把这个附赠的保险放在心上。”乔飞雨回忆说。 然而,两个月后不幸降临了这个家庭,乔东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发生意外,导致高位截瘫,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无效后身故。家里不多的积蓄在多天的治疗中几乎花费殆尽。乔飞雨想起了父亲提到过的买电话卡时带的保险。 令乔飞雨意外的是,在递交材料后3天,他就收到了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2.2万元的理赔款,包括意外伤害死亡保额2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额2000元。尽管赔款不多,但对于一个年收入3万多的家庭来说,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乔东星投保的外来工意外伤害保险是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与泉州市总工会、文明委、移动公司等单位联合推广的“百万真情关爱新泉州人”活动的内容之一,已经成为近年来泉州市关爱“新泉州人”的一个品牌,被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只是保险业服务“新泉州人”、服务泉州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泉州市城镇化水平为60.4%。2012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中,泉州市是中国农民工幸福感最高的城市。这既得益于泉州社会经济竞争节奏较为适中、在学习和发展层面给予农民工更多机会,也得益于在泉州务工的农民工能够获得较好的保障。这其中,保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险服务“新泉州人” 泉州市素有“民办特区”之称。 改革开放初期,立足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三闲”特点,这个地处东南沿海的小城市通过侨资带动、联户集资等方式,率先多形式、多成分地创办乡镇企业,拉开了农村工业化的序幕。 目前,民营经济在泉州经济中占据“十分天下有其九”的重要地位,成为泉州经济最大的品牌和活力源泉,也使得泉州市被选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对劳动力的渴求。据统计,截至2012年,泉州市人口820多万,外来人口达300多万。但尽管如此,泉州市仍常年缺工20万人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泉州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进行着从“身进城”到“心进城”的转变。 “保险行业的风险转移及资金补偿等功能,在服务泉州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旭明表示。 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总经理黄胤立介绍,该公司在与中国移动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意外保险的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来泉州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要购买中国移动手机号码,并达到相应消费标准,便可以免费获得意外险。“我们从中国移动处获得每笔10元的保费收入,统一结算,外来务工人员不必再付额外费用。” 据介绍,自开办至今,该项活动共吸引161.6万人次参与,累计为2219名外来工获赔保险金额679.92万元。今年开始,受益对象还由来泉州务工人员扩展至符合移动赠送条件的本地职工。 同时,建筑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提供风险保障也在通过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 2012年4月开始,泉州市计生协会、市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相互联合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开展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截至2013年4月,泉州市已经有1.8万多户计生家庭享受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据统计,一年来发生各种意外伤害理赔案件51起,其中遭受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7件,意外医疗案件44件,赔款金额计26.64万元。 “外来务工人员计生家庭在今年也被纳入保障的范围中。”黄胤立说,“我们期待通过政府的支持,能为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多方位的保障。” 他同时表示,随着泉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日益增加,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也在大力推广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及补充工伤保险,减轻政府及企业的负担。 促进医保服务均等化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人们所追逐的“城市之光”不仅指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城市所能提供的更好、更充分的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促进医保服务的均等化,既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也是保险介入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位于泉州市东南部的县级市晋江,从2005年开始,政府委托太平洋寿险福建分公司晋江中心支公司经办新农合业务,几年来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监督,保险公司经办的“晋江模式”,被卫生部和保监会共同确定为全国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经办的4个典型模式之一。 数据显示,从2006年4月至2012年底近7年的时间里,晋江新农合参合率从2006年的80.78%提高到2012年的99.99%,2013年有望达到100%。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三保合一’是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福建保监局局长王小平说。在“晋江模式”中,由于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及政府支持,已经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并轨。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也被纳入“晋江模式”其中。晋江市卫生局局长许嘉丰介绍,从今年开始,除晋江市户籍的居民外,持有《晋江市居住证》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享受公费医疗等其他社会医疗保障的城乡居民均可参加新农合,且缴费标准与本市居民相同。 在晋江以外的泉州其他地区,新农合、大病医保等由政府购买的商业保险服务也成为常态。 在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经办新农合的泉港区,中国人寿着眼于解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意外伤害无法补偿的问题,在泉港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11年1月1日起,在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试点推出新农合意外伤害保险。 据介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本着自愿投保的原则,每人一年交20元保费,便可获得意外门诊补偿最高500元、意外住院补偿最高3000元、意外住院误工补贴5400、意外死亡补偿1.2万元的保障。2012年,该业务在泉港区承保面达到55%,赔付118万元。 而在泉州市的石狮、永春、安溪等地,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则在开展新农户托管项目以来,将重点放在了工作流程的改革上。 “结合卫生厅‘即时结报’和‘支付方式改革’的工作要求,我们结合公司多年经办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及统保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责任保险的经验,从调整新农合服务中心组织构架和工作职责,完善医疗审核,修订考勤考核、档案管理、结报时效等制度入手,改革新农合服务中心工作制度,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农险搭建农村防护网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是新型“四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尤其是小城镇发展中,农业保险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7月中旬,台风“苏力”使得福建省近40万人受灾。接踵而至的热带风暴“西马仑”更使得福建省6.7万人紧急转移;近100间房屋倒塌,500余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 尽管灾害无情,但由政府买单,全省统保,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承保的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及农房保险,为身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福建农民带来了人身和财产双保障。 截至7月20日,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因“苏力”台风及热带风暴“西马仑”累计支付赔款预估1000万元。其中,农村住房受灾600户,赔款120万元;水稻受灾面积6万余亩,赔款800万元;森林受灾7起,赔款50万元。 在泉州,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成为保障农村各类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2012年,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已开办了农村住房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森林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工渔船保险6个政策性险种,为泉州市147.73万户农村住房提供73.86亿元风险保障,为828.67万居民提供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8286.67亿元风险保障。泉州市水稻种植保险承保率达80%,保险金额4.54亿元;森林综合保险承保率达80%,保险金额37亿元;能繁母猪保险金额0.12亿元。 “今年,我们还将试点开展育肥猪保险、茶叶保险、蔬菜保险等。”该负责人表示。 2012年12月,泉州市成为继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重点提及支持发展“三农”保险,指出要扩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及农村人身保险的覆盖面。创新发展森林综合保险、茶叶种植保险、海产养殖保险、渔船渔工保险,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加大对“三农”保险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据悉,结合泉州市农业发展特点,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已上报泉州市政府农办等主管部门《关于服务泉州市农业经济金融改革试点的请示》,希望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项目,形成“保险护航——信贷支持——企业发展——农民受益”模式。 “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可解决农民投入期资金问题、农业保险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信用保险可解决农村联合体或经销商赊销后的还款问题。这样的‘保险一条龙’服务,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利益问题。”上述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保险的职能,恰如其分的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 “金改”助力民企“二次创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市成功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30年后,泉州民营经济面临着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泉州民企“二次创业”正在展开。 据悉,泉州“金改”主要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拓宽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渠道,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则是泉州“金改”的重要内容。 尽管目前“金改”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泉州保险业已经在服务民企“二次创业”上有所尝试并积极建言献策。 黄胤立认为,目前泉州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主要有4个:一是市场竞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二是财务管理问题,大量的负债经营加大民营企业财务成本;三是经营机制问题,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以独资或合伙的形式存在,实行传统家庭式的经营管理,产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四是用工荒问题。 据介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出台保单借款利率优惠政策。自今年4月1日起,中国人寿泉州分公司保单借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5.6%,比办理保单借款相关业务时约定的利率(6.56%)降低0.96个百分点。同时,开办“国寿安心贷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国寿安心贷借款人定期寿险”两款针对借款人的保险新产品。 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针对中小企业缺资金、融资难的问题,牵头泉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提交了《关于开办泉州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方案》,建议泉州市建立以“政府主导、商业运作、风险共担”为原则,即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保险公司和银行风险共担,政府成立风险基金池作为补偿,实行叫停机制等小微企业贷款保障保险运作模式。 “我们还打算针对泉州特色鞋服、石材、食品、陶瓷等企业提供‘一揽子’保险和科技保险产品,为泉州民企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人保财险泉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述险种正在积极操作中,我们期待其尽快面市。” |
上一篇: 城镇化 保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