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1年全球重大灾害回顾与启迪(上)

2011-12-26 09:43:32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2011年全球重大灾害回顾与启迪(上)
  右图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洪水灾害

  年度特稿

  □刘玮

  

  从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情况来看,2011年显然是不寻常的一年,各类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给全球保险业乃至全球经济都带来了昂贵损失。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9月14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发生的灾害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保险和未保险)接近2780亿美元,全球保险业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保险损失总额估计达到700亿美元,仅自然灾害保险理赔额就达到 670 亿美元,去年同期是2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10年上半年290亿美元保险理赔额的两倍多)。这些数字已经使2011年成为历史上重大灾害损失程度排名第二的一年(仅低于2005年的1200亿美元巨灾理赔总额)。

  面对触目惊心的巨灾经济损失数据,保险业转入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如何准确而科学地认识、衡量和管理巨灾风险,如何提升行业对重大灾害风险的承保能力,实现对人类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发挥更充分作用的目标,成为全球保险业的工作重点。

  一、2011年人类应对主要重大灾害大盘点

  纵观2011年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2011年显然是一个大灾之年(1970年以来保险损失最大的十起灾害中的两起出现在2011年):东日本地震作为史上第二大巨灾事件(以保险损失衡量)成为2011年度巨灾保险事件的显著标志,极度拉升了世界保险业的赔付额度。美国超级龙卷风、澳大利亚洪水和新西兰基督城地震等灾害的损失规模达到了十年乃至数十年一遇的级别。本文如下选取2011年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前十大重大灾害事件(参考经济损失总额和人伤数量,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序)进行重点回顾,盘点人类应对这些重大灾害事件的具体制度模式和经验与不足;参考当地重大灾害风险管理手段及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特征的匹配性,总结重大灾害风险和应对特征,以期对我国保险业针对重大灾害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探寻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重大灾害风险特征的防灾减灾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洪水灾害

  事件:

  自2010年底至2011年1月,一系列洪水袭击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昆士兰州的3/4成为洪水灾区,至少70个城镇和20多万人受到灾害影响。洪水共造成35人死亡、9人失踪,澳大利亚生产总值损失300亿澳元。昆士兰州是重要农业和煤炭业基地,洪水对澳大利亚煤炭和铁矿业造成了严重打击,一度推高全球矿石和燃料价格,并成为澳大利亚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

  应对:

  公共部门的大范围参与是澳大利亚应对洪水等巨灾风险时的一个显著特征,具体体现为一系列覆盖灾前、灾中、灾后的预防、救助与重建制度安排。例如,自然灾害防治计划(NDMP)旨在对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资助各类减灾防灾的工程建设、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自然灾害救助与重建计划(NDRRA)是一种包含多种自然灾害风险(森林火灾、地震、洪水、暴风雨、飓风等),为灾后居民生活、企业恢复生产、基建项目等提供支持的政府计划。而澳大利亚政府灾害重建计划通过灾后向个人提供资金援助来支持灾后重建。除综合性防灾项目以外,澳大利亚还设有形形色色的针对特定灾害的项目。此次灾难性洪水的来临,澳大利亚设有的“联邦洪水重建基金”“联邦洪水援助计划”等项目也紧急启动。保险业对昆士兰洪水赔付的损失额达39亿美元。

  评价:

  澳大利亚的公共部门在灾害救助与灾后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得益于一套完善的灾害相关防治制度体系。辅以商业保险作为有力补充,使灾区得以快速从灾难中恢复。

  2. 巴西里约热内卢洪水泥石流灾害

  事件:

  巴西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州从2011年1月5日开始就遭遇40年不遇的暴雨袭击,被联合国灾害管理机构列为111年以来世界十大泥石流灾害之一。该州多个城市共发生200多起泥石流灾害,致使50多座房屋被泥石流吞没,数千人流离失所,另有1万多间房屋成为危房。被泥石流冲毁和湮没的房屋主要位于当地的难民营中,而这些难民营中聚集了里约热内卢州近1/5的人口。灾害造成1350人死亡。该灾害是2011年上半年仅次于东日本地震海啸的第二大杀手。

  应对:

  灾难发生后,巴西总统罗塞夫紧急划拨了7.8亿雷亚尔(约合4.66亿美元)应急预算,以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救援工作在地方政府指挥下进行,联邦政府给予装备、直升机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由于受灾地区地处偏远,且受灾居民多为贫困者,当地建筑质量的低下和居民自救能力与资源的欠缺给当局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构成了重大挑战。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对于赤贫的居民无能为力,进一步加重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

  评价:

  巴西约有500处危险地区,居住人口约500万人,另外还有300处易淹水地区;巴西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水灾占58%,泥石流占11%,因暴雨造成的灾害比重日益增大。在未改善土地使用方式之前,民防单位提供灾害预测信息机制乃当务之急。巴西政府已于2011年1月17日宣布将由科技部在未来4年设立“全国自然灾害预防警戒系统”,采用最现代化的雷达和量雨计等气象设备,提高暴雨气象预防效率和危险地区民众警戒通报机制。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大灾害往往更易造成损失,商业保险对于广大贫穷居民的灾难损失爱莫能助。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任务除灾时紧急调度之外,灾前的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应得到重视。

  (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副所长,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