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实习记者 高嵩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深秋的重庆笼罩在薄雾中。顺着泥泞的田间小路,记者来到渝北区玉峰山镇龙井村的傅启均家里。简陋的土坯房看起来已经年代久远,外墙可以清晰地看到近1厘米宽的缝隙。为了省电,屋里不怎么开灯,坠着的电灯线与房梁上结着少许蜘蛛网。 2010年12月1日,傅启均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路上发生车祸身亡,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外出务工保险帮了家里大忙。”年轻的傅启均说。 傅启均所说的外出务工保险全称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2004年,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推出了外出务工保险,从城口县开始逐步在重庆市推开。渝中区从2008年底开始推广外出务工保险,承保人数3年内从2009年的6700人发展到2011年的49317人。 中国人寿渝中区支公司的陈国楠介绍说,外出务工保险是公司服务“三农”的一项举措,虽然是商业保险,但是在费率方面给了农民很多优惠,每年50元保费,保最高4万元的人身意外死亡和10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 傅启均的父母在2010年10月分别购买了外出务工保险。50元的保费中,政府财政每人补助15元,个人只缴纳35元。“父母出事后,保险公司的人第二天就主动联系我们了解情况,当月把8万元送到了我们手中,赔款很及时,对家里帮助很大”。 傅启均的父母生前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家里没什么存款。车祸事故责任在对方,法院判肇事方赔款46万元,但是由于肇事方迟迟未兑现赔款,一年来,家里一直在为此打官司。傅启均目前在渝中区的一家理发店打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老婆在家待产。傅启均说:“保险公司赔付的8万元钱维持了一年来家里的支出和打官司的费用,马上要出生的孩子的花销也指望着它。” “今年,我和老婆都继续投保了外出务工保险”,傅启均说,“周围的大部分村民也都投保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外出务工保险带来的实惠。” |
上一篇: 国际金融巨头深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下一篇: “远东保险王”史带与上海滩传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