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要美国不在南海搅局不可能,美国与中国为南海翻脸不可能,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为南海大打出手也不可能。继续表现出“惊人的克制”,同时进一步致力于默默的准备,至少仍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南海战略的不二选择。
□鲁宁
南海因涉及主权,乃民族尊严;涉及石油与天然气,乃国家发展之紧缺能源。每每上演主权纷争,国人的神经就会绷紧,爱国主义激情因网络带来的表达便捷空前释放。
在中国与东盟“10+1合作框架”内,除中国坚持“南海主权归我”之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越南等东盟五国皆对中国南海主权提出了现实挑战。这是事实,很大程度上,它与历史无关,只与现实利益有关。
去年夏天,因应美国高调扬言重返亚洲,由越菲两国尤其是越南充当出头鸟,南海曾掀起一波加剧纷争的浊浪。因中国大国大智慧使然,那一浊浪被暂时转化为海面之下的暗流。
自今年5月26日起,中越、中菲之间,尤其以中越为甚,围绕南海主权纷争再生波澜。越南先是默许本国愤青连续在中国大使馆门前集会抗议,再是现任总理阮晋勇出来说硬话,紧接着,越南政府自1979年中国对越作战以来,首次颁行征兵令。就这么着,越南尚嫌不够过瘾,已退休的越南前国家主席黎德英又出来放话,声言“主权第一友谊第二”,越南军方则在靠近越南海岸线一侧的海岛,煞有介事上演“军事演习”秀。
就在越南军演之后,笔者受邀为沪上一拨基金界人士就南海局势作了一场以梳理和分析为主的演讲。笔者当时把演讲主题锁定为《南海有惊无险》,与会者中有人对“无险”持半信半疑态度。
然而并非笔者能掐会算,数天后中越还真就为缓解南海紧张局势踩起了刹车。
刹车以“点刹”呈现。在国内外舆论的目瞪口呆中,中越海军的炮艇共同上演北部湾海域的海事巡逻。再接着,越南海军的军舰居然开到南海舰队的母港湛江作“友好访问”。
美国显然不乐意中越转向太快,高调宣布与中国有南海主权纷争的东盟各国包括原本应该相对超脱的新加坡一起举行“例行军演”。中国也没“闲”着,选在中美副外长战略磋商前一天,由崔天凯副外长出面,正告美国不要“引火烧身”。
令国内外寄望南海局势继续升级、渴望火中取栗者大所失望的是,第一、美方负责亚太的副国务卿居然因应中国副外长的说辞,声言美国无意在南海“煽风点火”;第二、越南领导人特使、副外长胡春山居然跑到了北京“勾兑”,双方共同确认,“基于两国领导人共识,要通过谈判与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两国海上争端。”两国其实主要是越方的这一表态向国际社会表明,至少在形式上,越方的立场附和了中国拒绝将中越南海纷争国际化、主张双边对话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
说归说,做归做,听其言,观其行。今天的中国,从庙堂到草野,当然不会对这类表态信以为真。然而,即便这个表态“含金量不高”,却为下面的分析文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铺垫。
一、越南胃口很大实力不济
越南有愤青在网上自诩:“上个世纪,我们先后打败法国鬼子、美国鬼子和中国鬼子,中国若以强凌弱,再打一仗又何妨。”
越南口气不小,惟独实力不济。
先看经济力——只拿中国广西自治区一个区与越南比。人口越南多出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越南少了近三分之一。诸看官所知,广西乃中国西部十省区之一,属中国的欠发达地区。越南想玩儿硬的,经济支撑在哪里?
再看军事力。综合军力不提也罢,单说南海作战主要依赖海空军,一个南海舰队加广州战区空军的战力,越南海空军就是倾其所有也不成体系和比例。
战争乃政治的极端表现形态。中越两国政治体制“相通”,也都铁心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对于国家社会转型,中国叫“改革”,越南谓“革新”。然而,经笔者长期观察,越南的“革新”之途,似乎比中国走得“快”,却没有中国走得“稳”。由是,越南国内因“革新”远未到位而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比中国要重和“沉”。仅从国内政治作为观察切口,越南政治形态的左、中、右纠结已然半公开化。至于国内经济,连续数年,光通胀一项指标,最高曾“跳”至百分之二十几,眼下仍有16%。有鉴于此,单从推进“革新”不可或缺的保持社会稳定计,越南面临的挑战比中国要高出一大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不幸沦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战场”,导致越南元气大伤。越南人对美国人的敌意绝对不亚于日本人对美国人的敌意。同样谓“敌意”,情形大不同。在美国的战略大棋盘里,日本无非是美国在亚太豢养的一条“狼犬”,而越南领导层的最大隐忧,则须严防死守美国对越南发动“颜色革命”。对于越南的“左”和“中”,包括大部分“右”,“颜色革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越南人很明白,面对南海波涛风起云涌,尽管美国声称重返东亚洲门调儿极高,但美国上世纪在世人面前的表现足以证明,美国永远是个“做敌人易、做朋友难”的主儿,就如“请神容易送神难”之中国老话所揭示的深刻哲理。
深谙美越友好光鲜表面深藏着“亡越之心不死”的祸心,自苏东集团灰飞烟灭后,尤其是针对新世纪中国和平崛起所表现出来的不可遏制之态势,尽管美国不断就加深美越关系向越南摇曳橄榄枝,但越南官方却始终采取不冷不热、不咸不淡、若即若离之态度。正因为越南与美国都各怀心计,越南才在南海纷争中拿美国因素当牌打。越美结盟对抗中国——先不说越南经济对中国之深度依赖(越中贸易中方长期巨额逆差),仅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考量,越南国内社会矛盾越尖锐,国际处境越逼仄,对中国的依赖就越深。
所见,甭看越南在南海纷争中的表演愈益凶狠,也甭管越南领导层如何变换更替,越南倚仗美国势力激怒中国,更多是为了“打南海牌”应付其在国内的“各种需要”。越南领导层骨子里很明白,存心要解决南海纷争,并确保越南利益最大化,或早或晚,最终都得坐下来与中国谈判。
二、中国从容不迫步步为营
对照中方所主张的历史地理依据,南海主权在600年前就属于中国。有两种流行已久的国内舆论都只说对了一半:其一、南海本无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南海是“第二个波斯湾”后,周边屑小们才动起了歪脑筋。这是事实,但并不全面。在此之前,中国对目前被外人所占的岛礁真正实施过主权管理么?其二、批评中国决策层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过于“韬光养晦”,较激进的批评则干脆抨击中国政府过于软弱。这只是表象,并未涉及问题本质。要行使南海主权,就必须先有相应的综合实力和能耐。
相对于形而上的主权,南海纷争实至的核心是油气资源的归属。到今天为止,南海已探明的深海油气储量,基本由国际石油巨头勘探或预估,中海油虽也逐步参与其中,但终究囿于技术和装备双双不济……
中越海军1988年3月14日南沙赤瓜礁海战,中方胜出,不代表中方可依赖武力主张主权。须知“守岛”比“夺岛”困难得多。在2000年之前,至少中国空军,还不具备持续“守岛”之能力。放眼今天,“守岛”能力也只能说初步具备。请注意,军事也讲经济学。
进入新世纪,巨大且持续的经济力开始支撑中国从容不迫、循序渐进地“经营南海”。军事上的安排不用多说,如今爱国军迷数中国最多。三亚和西沙基础设施建设,油气资源全面勘查,南海航道勘察、洋流分布及整个海况调查,中国式“海岸警备队”整合与建设,海勘、海探、海测、海钻、海政、海巡船队建设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成系列开发,哪一项哪一块不以步步为营之谋略齐头并进?
受限篇幅,对中方南海外交攻势之议论只能忍痛割爱。笔者不能不说的是,中国南海战略最可取的前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至少从现有发展态势看,可供中国“变被动为主动”各项有利条件和各种有利因素,不是在继续削弱而是在齐步增进。在此再举可供玩味之一例:就在国内外舆论纷纷揣测中越是否会打一仗之时,中国海军12艘军舰组成的舰艇编队正大大咧咧从被日本视为其“内海”的宫古水道驶向“深蓝”……
三、美国心态复杂力不从心
在南海围堵中国是美国不可能放弃的心思。此计不成,挑逗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乃第二选择。再不济,通过搅浑南海,分散一下中国和平崛起的精力也成。
可惜,尽管美国在南海多头下注,包括向中国作出不值钱的各种承诺或不中用的威胁,却又深感力不从心。
假定美国军舰要想在南海“有事”时直接插手纷争,在越南方向,它必须在金兰湾长期驻军。这是越南的大忌。越南领导层深知,军人驻外干政,乃美军之世袭传统恶习。美国大兵一来,美式宗教等各式“干政武装”也纷至沓来,对越南的政治、文化渗透将成倍扩大,一旦越南国内失稳,麻烦大了去。
在菲律宾方向,美军必须重返克拉克和苏比克两大海空军基地。只是,美国大兵还另有恶习,除享受“司法豁免”之外,受保护国还必须常年支付高昂保护费。就此带来的沉痛负担,不但老菲律宾人深恶痛绝,东北亚两个“半主权国家”——日本和韩国,更是对此“刻骨铭心”却无可奈何。
越南领导层对过度依赖美国的顾忌前文已点到为止,这里对菲律宾多说几句。该国一直被视为亚洲美式民主的样板国家,可是,已实行美式民主过百年的该国,在抽象的民主外表下,其政权轮替其实始终在阿基诺与马科斯两大近乎世袭的政治家族之间走马灯。而且,每次政权轮替,被抛弃一方总与美国的打压直接关联。更何况,已数十年不振的该国经济,根本不具备“包养美国大兵”的支付能力。
特殊情形之下,越菲会否不计后果一头扎进美国人的怀抱呢?这首先要分析越菲一旦与中国闹翻,美国能否为两国提供巨大的经济支持。别的就不展开了,只要同时分析中、越、菲、美四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形态和外贸特质,答案已无须赘述。何况,在东盟内部,越南与泰国、尤其与柬埔寨和老挝两国,说不好听的也呈积怨极深、水火不容的“宿敌”关系,人家巴不得中国在经济上“抛弃”越南哩。
世界上总有一些国际关系观察家用冷战思维揣测中美之间迟早会有一场硬对抗,南海则有可能成为其中的战场。殊不知,冷战赖以存在的国际地缘政治背景早已不复存在,失缺了若要展开叙说很费笔墨的“存在”,要想让美国大兵为了南海诸小国与中国的海权纷争流血,那无疑太高估了美式价值观的崇高。
四、化解“南海纠结” 共同开发乃惟一途径
应该承认,中国在南海主权纷争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但被动正在改变中。中国的劣势在于,第一是国际舆论对我不利,第二是手中可打的牌依然较少。2002年中方与纷争各方共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说到底只是个宣言,不具备对各方行为作实质性约束。况且,中国已加入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很大程度中改变了世界对海洋主权认定的游戏规则,导致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主权归属,很大程度上不是依据历史文献作纸上认定,而是取决于、迁就于眼下归谁实际占有。至少,即便已被外邦占有的岛礁最终通过谈判让对方吐出来,但对方的开价也势必极高。
许多舆论把最早由邓小平提出的“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理解为中方的软弱。其实“共同开发”建立于对国情和世情的清醒认知。对内,中国以往主张南海主权心有余而力不足,本钱与军力双双不足以支撑中国的南海主权主张。对外,以中华民族国家复兴的历史使命之伟大目标作标尺,南海利益只是局部利益而决非整体利益。在时机不成熟时,为南海之局部利益跟东盟翻脸,出现“引狼入南海”之局面,这正是美国人非常想为而苦于实力不济而难以为之的现成结局。
尤要看到,南海主权纷争并非“五对一”的纷争,越菲之间,越文之间、越印之间、越马之间,乃至菲、印、文、马互相之间,同样互不相让。只不过中国块头太大,矛盾似乎集中为“五对一”的对决。所以,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系中方实现南海主权的又一实践舞台。
南海主权的实现形式,说到底不在于名头上归谁,而是由谁来主导、拥有、开发利用资源。环顾南海各国,只有中国已初具主导开发南海资源的经济力、技术力、工程力和挑头力。坦而言之,中方若选择印尼、文莱率先在共同开发上有所突破,就不怕越、菲不动心,到那时,用不着“邀请”,越、菲都会主动找中国寻求开发合作……
总而言之,未来要美国不在南海搅局不可能,美国与中国为南海翻脸不可能,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为南海大打出手也不可能。继续表现出“惊人的克制”,同时进一步致力于默默的准备,至少仍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南海战略的不二选择。
上一篇: 揭秘:建国前上海保险业的中共地下党组织
下一篇: 上半年保险市场:寿险疲软 财险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