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术论坛 > 正文

【王和专栏】2024年保险业大事记

2025-01-07 10:26:34来源: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微信图片_20250107102823.png

 

有人说,2024年是保险业“峰回路转”的一年,关键是怎么认识、理解和定义“峰回路转”,这可谓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行业的确发生了不少大事,值得细数并思考。

一)“国十条3.0”发布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6年、2014年后,国家层面再次制定颁布推动保险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被业界称为“国十条3.0”。除了延续了“发展”和“改革”的主题,与前两版“国十条”不同的是:“国十条3.0”更加强调防风险和严监管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思路更突出“高质量”,而且是“全方位”和“立体式”的高质量。从发展目标上看,“国十条3.0”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但从内容看,较之以往覆盖更全面,标准要求更高,且极具针对性,强化并突出了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的战略目标,清晰了发展思路,细化了关键举措,突出了能力建设,无疑将成为新时期指导保险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了新机遇,分析了新挑战,提出了新举措,行业需要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提高觉悟和站位,解决好行业发展的思想、定位、方向和路径等问题。

二)保险理论创新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被列为首项任务,对于保险业而言,如何打造保险新质生产力,回答什么是保险生产力的“质”,为什么要“新”,如何“新”,以及保险如何助力社会新质生产力的打造与发展,成为保险业理论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2024年6月19日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提出了要树立大保险观,“大”,意味着不再是狭义的保险,也不再是行业意义上的保险,而是作为现代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和工具的保险,是需要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的保险,这无疑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与指导。之后,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李云泽再度强调:要把握正确发展理念,树立大保险观,找准机构定位,坚持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不断优化保险供给。如何理解、丰富并践行“大保险观”将成为了行业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和首要任务,成为推动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动力。

三)推动发展普惠保险和绿色保险

2024年6月金融监管部门发了《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保险服务提质扩面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等发展目标。“普惠保险”概念的提出,既是对现代保险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与回归,也是对在保险领域践行“中国特色”的一种思考与探索。与此同时,首款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北京普惠家财保”正式上线,开启了行业知行合一的探索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颁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绿色保险保障、加强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支持、加强绿色保险经营管理能力支撑以及工作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发展绿色保险的具体要求,保险业需要从内外两个维度思考并探索绿色保险问题。

四)延迟退休制度落地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会颁布《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与此同时,制定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制度的推出,无疑将对商业保险,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如何在这个大背景和大趋势下,重新思考并定位商业养老保险的基础逻辑、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也包括消费者教育问题,更包括行业能力建设问题,已成为行业需要面对、思考和把握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五)下调预定利率,防止利差损

2024年,为了防止“利差损”,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罕见地出现了“两连降”,进入了“2时代”。从维护消费者利益,防范经营风险的视角出发,根据监管要求,2024年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一个月后,2024年10月1日起,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可能引发消费者产生观望的心态,给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而首当其冲的是数百万寿险营销人员,可能引发思想与队伍的波动,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化解。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成为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坚守理性、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契机和动力,行业要审时度势,迎难而上,提升能力,趁势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探索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六)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为了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2024年1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2024年12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作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商业养老保险要提高认识和站位,把握机遇,通过制度、技术和服务创新,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有位,更要有为,不仅要促进行业发展,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同时成就自我。

七)强化经营行为治理,报行合一”举措落地

2024年1月,监管部门颁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从科学设计备案产品、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健全内控机制建设、统筹开展监管和检查、形成同管共治合力五大方面,力促 “报行合一”扎实落地。2024年8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强化“报行合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同时,以“报行合一”为代表的一系列行业治理和规范的相关文件出台,可谓是对症下药,且势在必行,不仅表明了相关部门行业治理的态度和决心,更让规范经营行为成为了行业的集体共识和自觉行动,行业将开启全面并自觉规范经营的新时代。

八)深化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出台《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销售行为,防止销售误导,强化保险销售行为的监管,维护行业形象,制定出台了《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保险代理人销售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强化行为监管和行业治理。这无疑是我国保险营销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办法》的指导下,我国保险代理人队伍进入了全面整顿时期,保险代理人数降至281.34万,较2019年的高峰时期减少了631万人,与此同时,保险代理人队伍呈现“量降质升”的良好态势,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同步提升,改革成果初现,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强化市场监管,整治非法境外保险

随着跨境投保行为的增加,一些非法销售和违规跨境投保的问题逐渐显现,不仅扰乱了国内的保险市场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广东金融监管局关于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对全辖(不含深圳)全行业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这一举措不仅对地区市场起到了强化监管的作用,也给全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提供了预警和借鉴。

十)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安邦集团破产

虽然在《保险法》《破产法》《公司法》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涉及保险市场退出的内容,但规定相对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而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风险大、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险机构,可收缴金融许可证,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24年8月2日,经监管部门认定,安邦保险集团、安邦财险进入破产程序,从而打破了“保险公司不会(能)倒”的认识误区,不仅形成对行业规范发展的监督和倒逼机制,更强化了全社会的风险意识,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也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和成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