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个税草案终止纳谏 3大焦点争议未平

2011-06-01 09:43:59来源:新快报作者:骆智冕  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个税草案终止纳谏 三大焦点争议未平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开纳谏昨日终于画上句号,在此期间,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几乎史无前例。而在昨日截止前,记者发现,大家都在把握最后的机会踊跃建言,中国人大网上提交的意见数三个小时内增长超500条,截至昨晚8点,征集意见数超23.7万条。
  不难发现,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各界对这份草案讨论的焦点聚集在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起征点)、税级调整以及未来改革方向三个方面。但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是长期工作,此次纳谏后不要指望有大的修改。据了解,这份修正草案会在6月份进行二审,若二审通过最快可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施行。
  焦点1
  3000元起征点太低需上调

  今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税起征点由现在的2000元上调至3000元。消息出来后,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调查显示,70%的人觉得3000元的免征额还比较低,需要往上加。
  据悉,全国人大近日也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邀请10余位专家对草案发表了意见。不少专家都表示,虽然社会各界再提免征额的呼声很高,但从全国范围科学地来看,3000元的标准已经很高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认为,虽然从科学角度讲减除费用标准不宜再提高了,但考虑到网民要求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呼声很高,也可适当提高到3300元左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免征额并非越高越好,现在已经有72%的工薪族不用缴纳个税,提高到3000元,也就是说88%的工薪族不用缴税,其实提得更高对工薪族并没有好处。
  而根据网易近期对百名国内经济学家做的调查则显示,在100名经济学家中,69%认为此次免征额设置得过低。其中,有55个人认为应将免征额设置在5000元。
  焦点2
  税级调整未考虑中产阶层

  此次草案对九级累进税率进行了修改被专家认为是一个突破,税级减少到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而这恰恰也引发了学界的争议,认为这一调整未考虑到中等收入阶层。贾康就认为,15%这档税率应保留,这一级有利于培育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而30%的税率可以取消。个税改革的三个要领应该是降低低端税负,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对高收入阶层实施抽肥补瘦的再调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也认为,应将适用10%税率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从草案的1500元到4500元修改为1500元至5000元;将适用20%税率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从4500元到9000元修改为5000至10000元。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纳谏期间更发表了一篇《个税必须全面系统改革》,炮轰个税体制,建议使用单一税制。眼下,他建议将最高税率由45%降至35%,再逐步降低到25%。
  焦点3
  全国个税"一刀切"弊病

  "一刀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个税体制的一大弊病,地区收入差距悬殊、家庭负担各异、物价不断上涨等等,各种因素似乎都被排除在外。而这些也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焦点。
  李稻葵就建议,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分别适用5000元、4000元、3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
  贾康则告诉记者,个税考虑按地区征收,现在来看并没有操作上的难题。但从未来个税改革的方向看,不利于长远发展。区域差异强化后,社会上对个税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地区间就会形成壁垒,扭曲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机制。不过,与物价和家庭负担挂钩值得考虑。他认为,可以考虑免征额3年调整一次,与物价挂钩。而与家庭挂钩,国际经验证明是可以的,但国内管理跟不上,短期内也做不到。
  贾康认为,中国的个税改革将是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向进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像身份证一样的纳税号码,能满足纳税管理各方面的要求,与所有金融资产相关的业务都关联起来。
标签: